01/
这是赵孟頫同时期画家黄公望在他的一幅画上做的一个跋,这里面有两条信息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初学者一个临摹的关注;其次:关键是赵孟頫写字的时候学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比方说第一段,黄公望说:一般人学书法,从小随便涂抹成形,到了长大了才学习法书墨迹。但是很遗憾,在小的时候经常被俗笔所蒙,就是学书法刚开始的时候学书法的档次太低。而赵孟頫刚开始学的时候是《黄庭经》,这本帖子是王羲之的著名的一个传世作品《黄庭经》小楷书的鼻祖之一,这个是他临的几千成百本之一的一本。这个对我们的启发是,赵孟頫从小的起步很高,一起步就到王羲之了。关于这个帖,他临了至少成千成百本。(黄公望题跋释文选:“近世人学书,自少小涂抹成形,至长大方解时事,乃习法书,由是不得,不为俗笔所紊。松雪翁—时习字便自黄庭,始不知其临几千百本矣。中年收得钟绍京墨迹,笔意遒劲,不拘楷法。”)
02/
我们再往下看,这个对我们学书法意义很大。赵孟頫用笔很讲究,这个是他写的一副条幅。这件条幅本身没什么,但是他后边这个跋语非常有意思,说陆颖笔近来不佳如此——可能陆颖是做毛笔的人。赵孟頫写完了,在后面跋了一行字,说这个笔最近如此不好用,就说他对毛笔的选择很讲究。03/
赵孟頫从小很勤奋。我们来看看他写字的速度,通过别人题跋了解,与他同时代的一个书友,叫鲜于伯机,在他书法后的一段跋语,说赵孟頫的真草隶篆在当代已经第一了,小楷是赵子昂最拿手的,是这里面写的最好的。最后的这一句呢,画线的这点信息很重要,后面看的人能不能知道他写字如神岀风雨焉?04/
再一个,他写字快跟他的用纸也有关系。我们下面会看到赵孟頫用纸的一个状况。我们先跳过去。这是明代文征明的一幅字,这幅字写得很长,最后他说他得到好纸了。大家看,什么叫好纸。首先,不洇,很光滑,同时也吸墨——不像我们现在的大板纸,还是一种宣纸,这种纸很适合写二王的字。这种纸现在很难找,很难得。我对宣纸很感兴趣,但是这种纸可遇不可求。如果你写二王体系的字,如果你在生宣纸上写的话,那无疑于缘木求鱼,效果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好。有的时候我们写一遍又一遍就是感觉不理想,其实我们实践功力也到了,但是达不到那个水平,我觉得这个肯定跟纸笔墨有一定的关系。再一个,研的墨会在纸上留下一个清晰的笔迹,笔画到哪里笔锋怎么调转,很清晰。这个是赵孟頫33岁写的一幅字,杜甫的一首诗。我们可以看见,他处理的字的点画还是比较虚弱的,包括月字旁,都不是他代表的一种风格,还在进化过程中。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这种基本的书体上下功夫,而我们看他写的字虽然不如他成熟期风格那么好,但是他的每一个用笔,笔画都是很认真、很到位,这个为他将来走向更高的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