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一个光一个影打一成语(一个形一个影打一成语)”,今天小编就一个光一个影打一成语(一个形一个影打一成语)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说到盛唐诗人常建,你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有一首诗,我们都学过,那就是《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破山寺就是今天江苏常熟的兴福寺,诗中的古寺就是指破山寺。这首诗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将作者所见、所闻、所想都表现了出来。首联是顺承关系的流水对,作者清晨进入古寺,眼见旭日初升的景象。中间两联历来为人所称道,颔联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句描绘了禅房幽静美妙的环境,走过曲径小路,在花木茂盛之处,就是僧人们唱经礼佛的禅房。就连我们这些读者也不禁会想到:修建这些禅房的人可真是会选地方,风景真是美如画。作为一首律诗,颔联本该对仗,但是这首诗却不然,也许是作者并不想因律害意,为了体现禅房的古朴自然。据说宋代的欧阳修就非常喜欢“曲径通幽”这两句,他很想写出这样的佳句,但是一直都没写出来。看来诗这个东西:不是你想写,想写就能写的。即使是你有欧阳修那样的才华,也不是想写什么就能写得出来的,更不用说今天的我们了。
颈联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也很有名,这里的“悦”和“空”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照影,令人心中空灵、俗念全消。这种佛家的空灵正是诗人想要的,也是“清晨入古寺”的原因所在。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时此刻此地,万籁俱静,只有寺中的钟声在空中回荡。
这首诗幽静空灵,初看这首诗,如果不知道作者是谁,还以为是王维写的。而这首诗的作者常建就像是一位导游,在一个风光明丽的早晨,带着读者一步一步地走了一遍这座破山寺。这首诗衍生出了两个成语,成语“曲径通幽”就是来源于这首诗的“曲径通幽处”,意思是从弯曲的小路通向风景幽美的地方。成语“万籁俱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就是源于“万籁此都寂”这一句。现在江苏常熟虞山的兴福寺(破山寺)已成佛教的著名景点,为江南名刹之一,常建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