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海盐人张宁是个名人,他是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诗文书画俱佳。让他出名的,并非诗文书画,而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出使朝鲜。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有野心的朝鲜世祖为了征服女真族,诱捕并杀害了担任明朝毛怜卫都指挥的女真首领浪孛儿罕及其家属,激起了女真各部落的仇恨和反抗,他们纷纷要求明朝政府为女真撑腰做主。天顺四年,明朝派张宁和武忠出使朝鲜,调解朝鲜和女真的关系,并训诫朝鲜国王。这项使命,是有点风险的。《明史》记载,面对朝鲜国王,张宁慷慨陈词,指责朝鲜挑起事端,警告朝鲜不要自寻兵连祸结的后果;而武忠则展示了神勇,他一下拉断了两把弓,并一箭射下一只大雁来。这一文一武两个大臣,使得“朝鲜人大惊服”,只好仍旧老老实实听命于明朝。
二是以敢言出名。张宁担任的是礼科给事中,官不算大,却是言官,可以在皇帝面前批评大臣。明朝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说张宁“景泰、天顺间,为谏官第一。英庙尝称为‘我张宁’云。”当言官大胆直言,连英宗皇帝也很赞赏,但得罪人的结局却不妙。《明史》和《尧山堂外纪》记载,张宁得罪权贵,被外放为福建汀州知府,郁郁不得志,后因病回乡。乡居三十年,虽然被多次推荐,却一直不再受到朝廷任用。张宁特别喜欢杭州山水,每年都要带亲朋好友到杭州游玩西湖,兴致来了,就写诗文,一挥而就。
三是张宁的小妾很有名。明朝冯梦龙在其笔记小说《情史》中,写下了这个故事,题为《张宁妾》:张宁有两个小妾,一个叫高寒香,一个叫李晚翠,年龄只有十六七岁,都很聪明漂亮。张宁虽然年老,却很爱她们。张宁没有儿子,病逝前他对小老婆们说:我死后你们都可以改嫁。但唯独寒香和晚翠不愿改嫁,她俩哭着对张宁说:“我们宁死也不改嫁。趁着您还没有过世,请给一间房子让我们同住,把房门锁上,只要留一个洞每天给我们送点稀饭就行了,我们决心一辈子在这里陪着您。”为了表示决心,两个小妾还把自己的一头秀发剪了。张宁拿她们没办法,只好答应。寒香和晚翠此后就安静地居住在小阁楼里,从此不和外界来往。张宁去世后,她们在阁楼里设置了牌位,每天早晚哭祭,披麻戴孝守丧三年。此后五十多年,她们仍然足不出户。到了嘉靖八年,张宁的过继儿子张文英考中了进士,衣锦还乡之日,寒香和晚翠对他说:“我们现在已经年过七十,日后黄泉之下见到你父亲,可以问心无愧了。”张文英对她们很感激,当即开锁请她们出来。此时的寒香和晚翠,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了,亲戚邻居对她们又敬佩又可怜。地方官将这事上报朝廷,皇帝下诏表彰她们为“双节”。
嘉靖皇帝表彰张宁妾为“双节”一事,在《明史.张宁传》和明代嘉兴人沈德符所撰《万历野获编》的“臣下妾谥”一节中,都有记载,可见当时是一件比较有影响的事件。
评说:明朝中后期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普遍追求酒肉声色的享受,世风淫靡,娼妓博赌之业盛行,从冯梦龙所著“三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然而奇怪的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却并不放松,统治阶级大力提倡“贞节观”,推行旌表制度,例如《大明令.户令》规定,“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造成当时的节烈妇女不仅数量多,而且程度惨烈。寒香和晚翠,以豆蔻年华嫁给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为妾,又闭锁阁楼几十年。这样的故事,在我们今天的人读来,很不是滋味。但在当时,则是上至皇帝、下到百姓普遍称颂的,就连冯梦龙这样能看破世情的通俗小说家,对此也大加赞美。
有些书中说张宁是海宁人。明末海宁人谈迁著《海昌外志》,其“选举志”和“人物志”对海宁科举和旌表人物所记甚详,但并无张宁及其妾。看来,《明史》说张宁是海盐人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