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读书
一年读24本书,不算多。由于全部是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也不算少。
什么叫做读过?一般意义上,就是从头到尾将某本书通读一遍。这种读法,离真正意义上的精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又不同于浏览。浏览是翻一翻,非常随便的略读。对于浏览翻读的书,题目都忽略不计了。
阅读是一项非常私人化的行为,照理与旁人没有多少关系。之所以来晒一晒书单,主要是想让更多人的人读一读书——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太多无聊的事情上。例如无用的碎片化阅读。
在这24本书中,有14本是长篇小说。这似乎又为众多读书人所不屑。读小说无疑是一种轻松的消遣,用来休息是非常合适的。在这些小说中,官场小说又占了多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官场,有诸多的意味似乎看得更清楚些,对官场的真实状况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因为没有真正的身处官场,所以总有些隔膜。
其他的是一些散文随笔集,解读历史的,解读国学的,解读生活的,划分不一定很准确。在这里面,解读国学的《华杉讲透论语》最值得称道,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华杉不仅深刻地解读了原文,而且有不少引申,充满真知灼见。例如关于读书,他就强调要“切己体察”——把某个道理放到自己身上仔细体会吟味,再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如此,才叫真正的把书读进去了。这样读书才有价值——这种理解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有许多的人,只知一味地沉湎于书本,很容易成为一个呆子。成为呆子似的读书,只会让世人耻笑。这样的读书,不如不读。
曾经立下宏愿,要多写读书心得,做到“读一本,写一篇”。初看这个要求不高,实际做的时候,却很难。如果没有在阅读中一边读一边做笔记,一旦书读完,想再写心得笔记就失去了动力;也有相当多的内容,是一边读就一边忘了。更多的时候发现,要想写一篇精到的书评,没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知识功底完全不行。尤其是有些内容完全驾驭不了,写出来的内容流于浅薄,写的意义和价值就大打折扣了。这个时候,也就丧失了写作的动力。
写读书心得,就像到风景名胜去旅游题的“到此一游”一样,是一种读书的痕迹,也是抵抗遗忘的好方法。久而久之,对一个人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还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是做研究的话,写心得笔记则是必由之路。不写的话,时间长了,就像没有读过一样。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当勉力为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希望在来年中,可以读得更多些。来年的书单,将充满期待。
(文/叶超英)
附:2019年阅读篇目
作家及作品篇名
书籍形态
1
2019.03.10
述职报告(长篇小说)
电子书
2
2019.04.15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卢志丹著)
电子书
3
2019.04.29
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上册,卢志丹著)
电子书
4
2019.05.10
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中册,卢志丹著)
电子书
5
2019.05.25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电子书
6
2019.06.04
呼兰河传·生死场(长篇小说,萧红著)
电子书
7
2019.06.10
秦腔(长篇小说,贾平凹著)
电子书
8
2019.07.01
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下册,卢志丹著)
电子书
9
2019.07.15
闲话三国(李国文著)
电子书
10
2019.07.20
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著)
电子书
11
2019.08.20
红玫瑰白玫瑰(短篇小说集,张爱玲)
电子书
12
2019.08.23
小团圆(张爱玲,长篇小说)
电子书
13
2019.09.03
张爱玲传记:最是寂寞清醒人
电子书
14
2019.09.15
党校(洪放,长篇小说)
电子书
15
2019.09.18
提拔(长篇小说)
电子书
16
2019.09.25
省委班子(许开祯,长篇小说)
电子书
17
2019.10.03
黑手(许开祯,长篇小说)
电子书
18
2019.10.12
班底(洪放,长篇小说)
电子书
19
2019.10.21
政绩·政纪(洪放,长篇小说)
电子书
20
2019.10.27
侯沧海商路笔记(小桥老树,长篇小说)
电子书
21
2019.11.08
侯卫东官场笔记(小桥老树,长篇小说)
电子书
22
2019.12.15
无违(散文集,王跃文)
电子书
23
2019.05.31
妻妾成群(中篇小说,苏童著)
纸质书
24
2019.07.05
先前的风气(散文集,穆涛著)
纸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