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封建父系氏族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往往只能依附其家庭而存在。但是在作家笔下的书中,在恣意徜徉的武侠世界当中,女性的形象却恰恰相反,她们展现出不似现实生活中的那样压抑。尽管在“宗法制”,“三纲五常”,“小农经济”的制约下,女性观念依旧显得束缚,但是对于“侠”文化的推崇,对自由的向往使更多的文人将“侠”的重点聚焦在女性身上,赋予了女性一种微妙的力量。

唐宋时期作为我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对于“女侠”小说也有着与时代有关的独特定义,因此被誉为中国古典女侠小说的“一朵奇葩”。本文将视角聚焦到唐宋两代女侠小说的具体作品及其形成的特殊背景,进而比较两朝女侠小说的差异与原因,为女侠小说的研究添砖加瓦。

一、“侠”与“女侠”之源

01.“侠士”之名

中国古代对于“侠”的起名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更是屡见不鲜。在战国末年韩非子所著《五蠡》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所谓“侠”者,即“侠以武犯禁”,非常清晰地说明了“侠士”地身份特点就是依身怀之武艺绝学反抗甚至触犯国家权威和法令,这是“侠”在古典文学中的第一次出现。对于“侠”一字的解释,不同的文学家又有不同的见解。

在《说文解字》中,“侠”字被解释为“俜也,从人,夹声”,因此可知“侠人”在世人眼中即“搏力之人”,凭借自身独特的力量帮助他人,充分诠释了“侠”的本质与精神。“侠”的出现,可以归因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的兴盛。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乱,春秋各国都急需招募贤能之士来尽可能地帮助自己的国家在纷繁地战乱之中生存并延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时处于上层社会中地贵族都蓄养门客,以便应对,例如当时社会蓄养之名盛行的战国四公子,都以此而闻名。

之后侠士之风便盛行于整个社会,汉代名士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为游侠单独列传陈述,即“游侠列传”,其中明确承认游侠的做法实则是出发国家政权和法律的,但是又同时指明游侠之士重视承诺,仗义行事,轻看生死等可敬之处。之后在东汉时期的班固也在自己的著作《后汉书》当中为侠士单独列文,但是自此以后,便不再出现此种现象。

02.“女侠”之续

在秦汉时期,文人墨客笔下的侠士多为刚毅果敢的男性形象,而女性侠士形象的出现,大约是从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开始,讲述了“越女试剑”的故事,并被后世认为开创了“具有超人本领女侠客的先河”,但是这却并没有成就女侠形象的巅峰,自此至唐代之前,文学作品中女侠的形象不甚丰满,仅是零散地穿插在男性角色之中。

这段时期地文学作品中,女性侠客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情节设置呈现出更加离奇曲折的特点,甚至在造型描述上也开始注重一些武艺技巧方面的内容,如耳熟能详的《聂隐娘》,将她描述为可将身体化为小虫的女性侠士,而在《红线》中更是将主人公红线描述为可以日行千里的角色,这些都是借鉴了宗教的法术思想而创作的。

到了唐代时期,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大批复仇女侠的角色,如谢小娥等,她们忍辱负重,一心想要完成报仇是明年;又如红线等,通过报仇参与到残酷的现实斗争当中,将女性的柔美与现实的刚烈相融合,造就出一大批充满灵动,敢爱敢恨的女侠角色,同时将宗教中的迷幻与武功技艺结合,赋予了女侠更为奇特的不同于男性的技能。总之,正是由于前代的开创新形象的建立,唐代才可以接续发展女侠形象,并赋予其时代特色,使得后续的创作变得容易得多。

二、唐朝女侠小说概述

01.作品概述

唐代女侠小说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不仅延续了之前对于女侠形象的描述,同时作品繁多,尽管唐朝时期的女侠小说仅有13篇,但是女侠们的身份涉及到各个社会阶层,并非类型化,这一特点也显示出当时唐朝对于女性身份的一种开放和开明的特点。如蜀妇人等,都是在隐忍中寻找复仇时机;红线一角虽然聪慧过人,但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也并不一帆风顺,因此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主观赋予角色一些过人的武艺特长,但又注重男女塑造之间的区别,女性的武功更加倾向于灵活柔美,其中以轻功为主要招数。

宋代李昉《太平广记》中,对唐代的女侠作品进行了一个总结,提到唐代的豪侠类作品共有25篇,总计四卷,其中提及女侠内容的作品仅有8篇,在根据“侠”性品格内容,加入另5篇。因此,唐朝的侠行小说共有13篇。

02.女侠小说盛行于中晚唐之原因

从前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正是由于前人奠定的基础,才使得唐代时期能够更好地发展女侠小说。唐代时期地女侠小说虽然沿袭了前人,但实际上是从中晚唐时期开始的,而这样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主要可以分为三点:

(1)中晚唐社会政治的变革

(2)杂技由宫廷流入市井

(3)作者好奇的写作观念

中晚唐时期的政治变革给了女侠小说很大的创作空间,在二十年的“贞观之治”之后,唐朝的经济实力有了长足进步,“大唐气象”也总是让人感到唐朝的恢弘之势。唐朝后期,中央节度使与边境蛮夷之间的战乱使得唐朝内部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朝廷内部各项势力分庭抗礼,人们在文学创作中也更加喜欢描述一些反抗权贵的侠士形象,而《荆十三娘》和《樊夫人》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作,明显表达了人们祈求突破社会底层地位的强烈愿望。

在唐代的城市商业经济发达的情况下,市井的一种新兴娱乐方式也在逐渐进入大众眼球,《隋书》曾记载了唐代的乐坊生活,并且在唐代时期由宫廷进一步流入市井生活当中。杂技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其所需要的一些特殊技艺给武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柔韧性的武艺带来了一些灵感。

三、宋代女侠小说作品及形象

01.作品概述

女侠作品在唐代时期兴盛,但是在五代至宋代时期,武侠小说又归于寂寥,宋代虽然也有一些武侠小说作品,但是仅仅缓慢发展,同时会有一些沿袭的特点。宋代的《侠夫人》一文中,作者第一次将侠士形象与正面内容相连,也成为文学作品对“侠女”形象的第一次认可。宋代的女侠小说大都篇幅较短,相对于唐朝的《太平广记》,宋朝并没有类似的总结类图书,只是在各类的书籍中有所显现例如《张训妻》,《解询娶妇》,《花月新闻》,《侠夫人》,还有《义妇复仇》,《台妓严蕊》,《李云娘》等。

02.女侠小说于宋代之形象

任何的文学创作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不同于唐代中晚期较为混乱的社会情况,整个宋朝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宋朝的女侠作品虽然也显示出有关侠士的豪侠仗义的风格,但是她们地行为处事却更加地贴近于现实生活。

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女侠小说人物形象,那么宋朝的女侠形象,主要拥有三个方面不同于前朝的特点,分别是:

(1)安分守己、聪敏贤惠

(2)本领高强、行迹神异

(3)有仇必报、隐忍决绝

因为宋朝的男子大多需要在游学的过程中学习,所以女子不得不在家里操持,宋朝的武侠小说里女侠形象也同样如此,但是因为武侠小说中情节的需要,宋朝又为这些妇女赋予了更多的特性虽然唐宋两代女侠都身怀绝技,但是宋代女侠的有着更加浓重的神异色彩,尤其是在其武技方面。复仇这一主题更是宋朝女侠小说的鲜明的特点之一,如李云娘,林文叔的遭遇等,都属于含冤生存,有仇必报的典型故事,宋朝女侠对比唐朝有着更加坚定的复仇欲望,她们坚信自己的信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些都是在探讨宋朝女侠小说所不能忽视的部分。

四、唐宋女侠小说之异及原因

01.唐宋女侠小说差异

宋代虽然是对于唐朝的延续和发展,但是两代之间的文学风格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宋代武侠小说的质量和世人对其的评价都不能同日而语。唐朝之前的女侠小说已经经历了艰难的开始,而在唐朝,尤其是唐朝中晚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宋朝的女侠小说多少事有受到唐代的文化影响的,表现出对于唐朝女侠小说风格的一种继承性。主要表现为情节结构上的继承和形象塑造上的继承。

但是,尽管有所继承,我们依然不能忽视两朝女侠文学之间的相异性。随着宋代的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文人对其文学创作的一些差异,所以宋朝虽然对唐朝有一些继承,但是更表现出其特异性。相比唐朝女侠的开放包容,宋朝女侠显得有些许的束缚,更多是围绕着家庭生活,着眼于柴米油盐的琐事,在婚恋关系中束缚性也更强。主要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点:

(1)自我意识逐渐消失

(2)侠性品格的减弱与女性特点的突出

(3)婚恋束缚的加强

02.唐宋女侠小说异变之因

当我们探讨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宏观的内容,更加要重视晓得社会变化以及市民的整体心态变化,以期在分析时显得更加全面。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化外,我们将唐宋两代的的女侠小说之间的差异归结为两大点,分别是社会现实的变化和文人心态的变化。

当我们提及社会现实状况时,我们更多的是在探讨某一时期的大背景,也可以称之为文学创造的土壤,他们虽然不会直接地显现,但是却会在文学作品当中间接地表达,而宋朝时期的表现主要可以归结为;有崇武至尚文的转变和女性地位的一种变化。宋朝的女侠小说更多地跳出唐朝打闹决斗的怪圈,更少地描述具体打斗的场景。唐朝时期女性地位因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的诞生而有所提升,因此在唐朝的女侠小说中,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不论是在家庭上、政治上、还是社会生活方面都更加自由。

文人思想的转变必然在相等同的情形下对文学作品产生影响。由于改朝换代的社会置换,文人的心境也在悄悄改变当中,宋代时期由于儒、佛、道三家的结合,理学家们开始更多地宣传以理为中心的思想,所以宋代的女侠也不轻易将自身的心理内容外露。宋代时期,人们更加重视“名分”思想,这种内容更加超过“天命”的思想占据人们心中,因此在小说创作的过程当中,宋朝的女侠小说没有展露出太多的魔幻色彩,同时女侠在行动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更多束缚。而文人对于伦理道德的追求,使得人们在阅读女侠小说中,重视的内容转向“三纲五常”的内容,便导致不符合这种文化素养的内容或者情节减少出现。

五、总结

唐代尚武之风甚重,尤其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屡屡侵犯之下,不论是现实民众还是女侠小说之中的豪杰都表现出一种不怕磨难,积极奋斗,果敢刚毅的精神特点。但是到了宋代,由于社会生活情况和文人思想的转变,女侠小说显得颇受禁锢。但总体上来说,唐宋两代的女侠小说都是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因此在我们拜读不同时代的作品时,总要带着一种求知而畏惧的心态,来充分摸索每一个角色自身的独特魅力,只有这样,经典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式被人所领悟和传颂。

参考文献

唐宋小说女侠形象的比较研究

舞台与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