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刺激的冒险,缠绵悱恻的语言,辛辣幽默的语言,小说中的种种因素都吸引着我们。而小说中因果轮回,乐善好施,洗净灵魂的宗教信仰却被我们忽略了。

辣么,有多少蕴含着宗教信仰的小说是我们不知道的呢?

我们将按照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你一一简要盘点。

佛教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菩萨,妖魔,皆属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吴承恩《西游记》

《西游记》

作者:[明]吴承恩

简介:小说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上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得真经的故事。

简评:小说自始至终呈现的主要是佛教两个教派的思想:一位禅宗,二为净土宗。“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罪恶源于心中这正是禅宗的中心思想。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就是净土宗所谓的对西方极乐净土的追求。

此人事佛,大德也。其伯杀害无辜,訾誑百姓,罪宜穷治。

——王琰《冥祥记》

《冥祥记》

作者:[南齐]王琰

简介:该小说是中国现存较多的一部宣佛小说,作者根据各种名僧行迹、杂史杂传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描写了与佛教有关的各种神异事迹。

简评:明恶人作恶将要在地狱中接受各种惩罚,这种惩罚是世人难以想象的,而有供佛、

信佛等宗教行为的人会有善终。小说借助各种游冥故事宣扬了好人上天堂恶人下地狱的佛教地狱观。

我仿佛只有脚离开现实,遨游于天空中了!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

——川端康成《雪国》

《雪国》

作者:[日]川端康成

简介:故事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

简评:在小说中生命的的主体在各种各样的生命个体之间流转,生生不息,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死去的人会变另一种东西,会进入“佛界”。“万物一如,轮回转世”,这是川端康成的佛禅思想。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沙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哀若沧桑。骄奢主人不长久,好似春夜梦一场;强梁霸道终轸灭,恰如风前尘土扬。

——佚名《平家物语》

《平家物语》

作者:佚名

简介:该小说被西方人称为日本的《伊里亚德》,主要叙述了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

简评: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因果轮回。作者从因果报应的思想出发来看待平氏家族灭亡的命运,用佛教的立场概括了平氏家族自平清盛四辈人先后出家、死亡及其他子孙的悲惨下场。

目欲穷变世,心行止远末。人间频更替,无动是真情。

——紫式部《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

作者:[日]紫式部

简介:小说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揭露人性与宫廷斗争。

简评:小说中包含了宿命论,无常观,因果轮回等多种佛教思想。而作者写尽人生之哀,最终想表达就是:碌碌众生,只有实现了精神的回归和解脱,才能脱离现世悲苦,寻得灵魂的最终平静,而这种精神的回归和解脱,在她看来就是皈依佛门了。

基督教

世界上的每一种信仰无不基于虚构。接受我们无法证明却以为是真实的东西,这就是信仰的定义。

——丹·布朗《达芬奇密码》

《达芬奇密码》

作者:[美]丹·布朗

简介:卢浮富博物馆馆长雅克·索尼埃被害,正在巴黎出差的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被警察请去协助调查。与索尼埃的孙女、密码破译天才索菲·奈芙联手对诸多奇形怪状的符号及密码进行破解,并与一位神秘的幕后操纵者展开了斗智斗勇。

简评:作者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的基督教知识,其创作素材也是来源于基督教典故《圣血和圣经》。作者借主人公之手对达芬奇的作品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将耶稣从“神”还原为“人”,并声称他结了婚留下了后代,而他的妻子就是被他解救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表面上厚实的东西,内心不一定坚实;用隐喻阐述的道理,我们不能轻视; 以免我们草率地接受最有害的事物, 而失去那些对我们灵魂有益的要素。

——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天路历程》

作者:[英]约翰·班扬

简介:该书借用了寓言和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我”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在“传道者”的指点下前往天国,为他人和自己寻找救赎的故事。

简评:人类迷失了自己,需要救赎,而只有通过对自己罪孽的忏悔和对耶稣的信仰才能得到拯救。在小说中上帝是仁慈的,上帝会宽恕误入歧途的教徒,用自己的仁慈把他召唤回来,让他再次走上通往天堂的道路。

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出来,并保持洁白,便有了更伟大的功德。

——显克维支《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作者:[波兰]显克维支

简介:小说通过罗马青年将领维尼裘斯和基督徒少女莉吉亚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罗马帝国暴君尼禄荒淫骄奢的生活、惨无人道的暴政以及对早期基督徒的无情迫害,同时描写了尼禄焚烧罗马直至最后的灭亡

简评:小说对基督教的教义作了客观、全面和深入分析,表现了早期基督教徒的活动和他们的品德。歌颂了基督教的仁爱、慈悲、宽厚、乐于助人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神为了拯救我们,不仅应用人的善行,也利用我们的罪过。

——远藤周作《深河》

《深河》

作者:[日]远藤周作

简介:在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中有一心追寻妻子转世可能的职员,也有欲将心事寄托于鸟儿的童话作家,还有曾在缅甸丛林历尽炼狱之苦的老兵……他们被“深河”强烈震撼,尤其是当见到背负年迈力弱的异教徒“贱民”前往恒河的天主教神甫时,所有人在刹那间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简评:在死亡中感受生命的温暖与爱,感受救赎、重生与生命的延续,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作者将其置于基督教教信仰的领域中,揭示出爱在具体的个人身上所发挥的作用。

他眼见在一个地方成为罪恶的,在另外一个地方竟是美德,于是他对是非曲直再也没有一定的观念。一天到晚为利益打算的结果,心变冷了,收缩了,干枯了。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作者:[法]巴尔扎克

简介: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夏尔·葛朗台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简评: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者借助对葛朗台这个守财奴批判,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作者宣扬基督教义,呼吁抑制贪欲,制止道德的堕落。

伊斯兰教

人,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丧失了意志和信念。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中]霍达

简介: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简评:小说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虔诚的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你该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

作者:[阿富汗]卡勒德·胡塞尼

简介: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阿米尔的故事。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阿米尔,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

简评:“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风筝是作者的隐喻,追寻风筝就是追寻救赎。作者宣扬了伊斯兰教的信仰:重新成为好人的路,就是自我救赎。

舍命不舍教,砍头风吹帽,前辈都是血脖子,我也染个红胡子。

——张承志《心灵史》

《心灵史》

作者:[中]张承志

简介:小说以19世纪前后20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哲和忍耶教团发动叛乱与种族屠杀为线索,集中叙写了中国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的一个苏菲教团——哲合忍耶教派七代导师(穆尔什德)及其信众“凄美悲壮”的“英雄故事”。

简评:一本争议极大的小说,其借助无数充满血性,坚守正义为信仰自由奋勇赴死的个体,展现了穆斯林对神圣信仰的追求。这部小说也使作者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与心灵的价值根基。

我想要解开父亲留给我的羁绊:这个一开始纯属个人的羁绊,一路上却渐渐显现出其中交汇了更加深远的宗教和历史洪流。

——阿蒂西•塔西尔《我的穆斯林父亲》

《我的穆斯林父亲》

作者:[英]阿蒂西•塔西尔

简介:故事开始于作者童年的一个疑问,一个关于自己穆斯林身份的疑问!作者从小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对于父亲,从来没有印象。作者好奇于父亲的国度,于是开启了一段伊斯兰之旅,去向父亲的国家,追寻自己和伊斯兰教的联系。

简评:在麦加禁寺,作者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来着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不分肤色,不分民族,一起崇拜安拉。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伊斯兰教不分种族与民族的宗教信仰。

低贱的作者为了金钱和名声,而且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和观看自己作品时的愉悦。只要这种人存在,人们就会看到世间越来越多的贪婪。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简介: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京城,分工合作,精心绘制这本旷世之作。此时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

简评:西方殖民文化的侵入带来了混乱、杀戮。人们开始自我崇拜,而不是崇拜真主安拉,这对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来说是对真主的亵渎和大不敬。小说展现了东西方文化融合下的穆斯林宗教信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