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学,孟子发扬、完善并推广儒家学说,从而形成“孔孟之道”,统治中国思想界千年之久。宋初儒学式微后,二程兄弟继其道统创立理学(新儒学),四传弟子朱熹集其大成,形成更为精致完备的“程朱理学”。南宋以后,理学再次成为主流意识登上正统宝座,影响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其影响至深至巨。

位于河南伊川的“二程文化园”从数以千计的理学精英中选出五十八位理学巨擘,采用浮雕的形式加以介绍,弘扬传统文化,增添文化自信。

宋元时期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理学家,创“涑水学派”。他是北宋理学发生过程中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其思想已经基本建立起理学体用思维模式。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司马光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县人,北宋哲学家、理学家、文学家,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被奉为“程氏正宗”。创“龟山学派”。

一训父慈,二训于孝,三训臣忠,四训夫义,五训妇从,六训友恭,七训敬长,八训择友,九训睦祖,十训和邻。――杨时

胡安国(1074-1138)字康候,号青山,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宋代著名理学家,理学湖湘学派奠基人。他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学风,一方面为理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有用的治国宝典。

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胡安国

胡宏(1102-1161)字仁仲,号五峰,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宋代著名理学家,湖湘学派创立者之一。他的理学思想基本上是对二程学说的继承,但对道、理、心、性这些范畴的运用和发挥却表现了许多独到之处,创“五峰学派”。

以理义服天下易,以威力服天下难。――胡宏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陆九渊主张“心即理”说、“发明本心”、“尊德性”、“大做一个人”、“践履工夫”等,上承孔孟,下启王守仁,形成“陆王学派”,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陆九渊

李侗(1093-1163)字愿中,号延平,福建南平人,宋代著名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老师。他是洛学向闽学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太极”、“理一分殊”等理学思想,对朱熹有着直接影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福建尤溪人,南宋杰出的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他总结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理学之集大成者。“程朱理学”被尊为官学,影响中国思想界八百年之久。创“晦翁学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四川绵竹人。南宋时期与朱熹、陆九渊、吕祖谦齐名的思想家,湖湘党派主要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创“南轩学派”。

万事具万理,万事存万理,而其妙招于人心。――张栻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发起主抓的“鹅湖之会”,让朱熹、陆九渊双方展开讨论是学术史上的一个创举。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一川晓色鹭分去,两岸烟光莺带来。

径欲卜居从钓叟,绿杨缺处竹门开。――吕祖谦《春日》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福建建阳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创“西山蔡氏学派”。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蔡元定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浙江瑞安人,南宋政治家、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学术巨擘。他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创“止斋学派”。

笑阅世人心事短,却从黄老问长生。――陈傅良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南宋状元,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理学家。主张“事功之学”,反对理学家只讲主观动机而空谈“道德性命”。创“永康学派”。

色能荒人之心,酒能败人之德。――陈亮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宋代理学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叶适

黄榦(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南宋福建路福州长乐县人,朱熹的女婿。他是传播和推广朱子学的第一人,把“传承道统”看成是朱熹的最大成就。经过他的提倡和阐发,朱子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创“勉斋学派”。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四川蒲江人。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家。他独承濂洛一派学说,上疏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请谥,在确立理学统治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鹤山学派”。

太极光阴宁有闲,环中事业本无书。――魏了翁

真德秀(1178-1235)字希元,号西山,福建浦县人,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与魏了翁齐名。他在理学处于低潮时站出来为之树立了崇高的地位。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中起了关键作用。创“西山真氏学派”。

廉仁公勤四者,乃为政之本领。――真秀德

姚枢(1201-1278)字公茂,号敬斋,河南洛阳人。元初政治家、理学家。他在蒙古军攻陷德安时,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并劝其北上讲学授徒,此后理学开始在北方传播。

辟才行,举隐遗,慎铨选,汰职员。――姚枢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河南焦作人,元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对程朱理学的继承、改造和传播起了关键作用,推动了程朱理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并最终使程朱理学在元代实现了官学化。创“鲁斋学派”。

治理天下,先要使民安定。――许衡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浙江宁波人,元初理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中蒙学著作《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创“深宁学派”。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王应麟

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号次农,浙江兰溪人,元代著名理学家,为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中坚。

穷为乐善之君子,达为庙社之元勋。――金履祥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创“静修学派”,他继承了程朱的理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天道观。

天作高秋何索寞,云生故垒自飘萧。――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