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悟空问答》里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受到问题的限制,总是感觉没说完。整理一下,发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从长远看,国家不是担心农民种地不挣钱甚至赔钱,也不担心一家一户的农民不种地,而是担心耕地减少,无地可种,担心失地农民没有生活来源,流离失所,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国家要划定基本农田并立法保护;要反复强调保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基本政策制度稳定并再次延长承包期三十年;要连续出台农业补贴、补助政策并与土地挂钩,实行直补……。

农民种地不挣钱甚至赔钱,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土地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

以种玉米为例:按照现在的生产规模(平均每户10亩),正常年景(没有特殊的旱、涝等灾害),包括自家投入的人工费成本在内,每亩的纯收入也就几十块钱,如果没有国家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助等各项补贴、补助政策,加上自然灾害和其它各种因素,可以肯定地说:多数不仅挣不到钱,而且还要赔钱。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一户不是种10亩玉米,而是种几百亩、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如果是这样,肯定就有账算了。你不要问一两个人能不能种得过来这么多地,因为这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现实存在的。原因就是机械化和高科技。

——在美国,有个叫约翰斯顿的农场主,经营者一个近2万亩的家庭农场。平均每年,他收获小麦3900吨,油菜2500吨,大麦1400吨……,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纯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和农产品加工收入)500万元以上。这个老头有点“抠门“,因为经营这么大个农场,包括他在内,只有3个人!

所以说,我们国家农业未来的出路是:要打破目前一家一户分散占有和经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现状,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说白了,就是要推进农业现代化。

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要推行农村“三权”改革,大力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普及良种和农业机械化……。

“三权”,就是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国家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这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承包权属于农民,这是基本政策。在上述两权不变的基础和前提下,经营权可以流转。这样,就为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粮食属于特殊商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放开粮价,由市场任意调解。农民种地不挣钱甚至赔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种地的农民仅仅种地,生产原始产品。

很多农民问:既然国家知道农民种地不挣钱甚至赔钱,为什么不直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这样不是更简单和直接吗?还有的农民问:为什么农民种的菜只能买几毛钱一斤,而到了超市里却能买到几块、几十块一斤?农民的利益怎么才能得到保护和提高?

——三十上午,我去菜市场买了一把韭菜,9元一斤,买了4根黄瓜,一把香菜、一个萝卜,总共花了100多;回家顺路买了20枝玫瑰、4枝百合,又花了100多。我不知道这些东西从农民棚子里批发出来的实际价格。但是,我知道获利最多的肯定不是农民,而是中间商。

粮食,是人类每天都需要的必需品,不可或缺。如果任由市场调节粮食价格,国家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对粮食市场不进行调控,必然结果就是国家大乱。就比如食盐,从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国家专营,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国家专营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仍然没变。

所以,一方面,国家要调控粮食市场和价格,包括粮食收购价格;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农民种粮进行补贴和补助,以此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地,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

上面说的那个美国农场主约翰斯顿,他每年获得的收入不仅仅是种地,还包括农产品加工。他生产的小麦和大麦,很大一部分在他的农场里就直接转化成了面包和啤酒等终端消费品,而且很大一部分直接就进入了超市,或者直接就出口了。而要实现这样的模式,前提是规模和农业的产业化。什么是产业化?从农民角度说就是: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生产农产品的收益,而且还可以获得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

如果种地赔钱,粮价还低,2019年农民还要种地吗?

其实,这个问题相信所有农民都明白,也就是种地辛苦、不挣钱。但是:

第一,对一些农民来说,不种地又能干什么呢?!如今,农村种地的多数都是老年人、体弱多病,无法打工特别是外出打工的人。种地是他们的唯一或者主要的生活来源,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

第二,很多农民家庭种地只是副业。早晚、顺手就种了,春种、秋收,每年也就忙活那么几天。外出打工,离家近的,抽空回家就种和收了;离家远的,农忙时节家里人互相串工或者花钱雇人也就种和收了。

第三,很多农民家庭种地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自食自用。比如,种几亩水田是为了自己吃大米,种玉米是为了做饲料,喂猪、喂牛、喂鸡等。很多家庭种地不算计投入产出,只是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只是为了换个打酱油的零花钱。

第四,很多农民还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包括在城市就业、安家和落户,可以享受“五险一金"等完善的社会保障。他们无法真正、彻底从农村和土地中脱离出来,也就是还离不开土地。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

——可以种地,但是要多种。按照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模式种地。通过规模经营提高种地的比较效益。目前,国家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很多优惠政策。这种发展模式大有前途。

——可以不种,把土地流转出去。在保留土地承包权的同时,可以获得租金收入。这种模式,对于国家来说可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对于农民来说可进,可退。目前,这种模式,国家也是大力鼓励和扶持。

——可以少量种、精心种。就是保留少量的土地,比如水田、菜田等,别上化肥,也别用农药,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自家食用。

以上,仅仅是二胡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感谢关注、转发、点赞、评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