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铮

吕铮,警察,同时也是作家。至今创作了十几部公安题材小说,作品多次获奖。去年大火的电视剧《三叉戟》便是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也是吕铮第一次以电视剧编剧的身份进行创作,而《三叉戟》的成功既离不开作者在小说中有意识的影视化描写,也来自于吕铮长时间对影视作品的吸收借鉴,吕铮将这种吸收过程称作“攒种子”,“我的写作和文学有一定关系,但和影视的关系更密切,我从第一本小说开始就带着影视化的故事思路,我平时一直坚持拉片,每次去电影院我都会带着一种学习的视角去看,比如说前十五分钟叙述了什么事,人物是如何出场的,情节的第一个推动力在哪……”通过这种方式,吕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观念,在进行创作时,他时常会考虑自己每个场景的信息量够不够,在三千字里面有没有经典的对白,情节的推动是不是为整体的结构服务,人物是否有精彩的细节等。《三叉戟》正是在这种创作方式的指导之下,以巨量的人物前史及细节,充足的案件积累以及对无效场景规避获得观众好评,而每集之前,三位主角前史的“种子”更是生根发芽,成为吕铮动笔写作即将出版的《三叉戟之纵横四海》(以下简称《纵横四海》)的契机。

电视剧《三叉戟》

《三叉戟》创作于2016年,在其创作完成之后,吕铮就一直有写三位主角年轻时候故事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动笔,而《三叉戟》影视化给了吕铮一个契机。在《三叉戟》创作过程中,刘海波导演向吕铮提出了一个意向,想要参照美剧,在每集的开头放一个前史,用一至三分钟的时间去整个串联起三位主角二十年前的故事,来表现出“今不如昔”的感觉。后来吕铮根据电视剧做了四十二个人物前史,在播出之后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吕铮说:“电视剧获得成功以后,我就想三位主角的前史越攒越丰富,后来就萌生了把二十年前他们的故事呈现在文字上的想法,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写作《纵横四海》。”

“《三叉戟之纵横四海》中没有正反派”

作为吕铮的第十五本小说,他坦言自己在写《纵横四海》时有一些野心:“我从二十三岁开始写作,逐渐意识到自己写的涉案题材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是封闭式结构,无论在二十万字的小说里怎么让双方博弈,设置迷雾,到最后都要是正义战胜邪恶。”吕铮曾经一直试图找到一种方法,将自己所写的小说与以往的作品区别开,在创作《纵横四海》之前,他的方式是不断变换人物,变换视角,变化警种。但是在创作《纵横四海》时,吕铮已经不再满足于创作单线条的故事,尽管这部作品是《三叉戟》的“前史”作品,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前传,它更像一个独立的小说,它写的仍然是大背头、大棍子、大喷子的故事,但是除三位主角外,二冬子、老万、国生、老鬼、花儿等角色,都在这本书中有着强烈的存在感。正如吕铮所说,《纵横四海》更多的是以三位主角为主视角,描写二十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个当年每个年轻人都曾经想在时代大潮中搏击,去找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这个世界应该属于自己的时代。但是面对汹汹而来的浪潮,每个人都会迷失、沉沦、彷徨,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找到了自己,有些人迷失了自己。吕铮说到:“我从来没有拿《纵横四海》的任何一个人物把他定义为所谓的正派或者反派,我觉得他们所有人都是人,都是在这个时代中由于自己的性格造成了他们命运的变化。”

《三叉戟之纵横四海》 吕铮 著

为了实现对时代的全景式展现,吕铮在《纵横四海》中采取了多线并居的创作方法,引入老鬼、老万等配角的视角,在塑造这些配角时,吕铮从来不会将作者的意志凌驾于角色之上,将之作为实现剧情的工具,“老鬼的好多细节都是我写作中意料之外的,我本来想把他做成一个穿针引线的功能性人物,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他越来越有用,包括对母亲的爱,他怎么放弃曾经不切实际的追求,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然后又在时代大潮中迷失,写到最后我发现老鬼已经完全脱离我最开始的预设。”

“攒够二十个细节是创作的基础”

或许是作为经侦警察的职业素养,吕铮对作品中的人物和细节极其关注,他一直认为自己所写的不是案件而是人物,他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存在有力度的人物,他们是整个故事最有力的推动力,而一个人物能够立住的根本就是细节。吕铮说:“想要完成一个长篇作品,你必须拥有二十个以上别人没有的比较好的细节,攒够二十个,你才能去想什么时候开始这部小说。”而作为从警二十几年的老警察,吕铮有太多生活中的细节可以挖掘,这个也是他区别于同类型作家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吕铮告诉我们,他在创作《三叉戟》系列的时候为人物填充了大量的细节,“徐国柱他在出场的时候应该是三十几岁的男性,他应该穿一个泛黄的黑夹克,穿着牛仔裤,开一辆老旧的老皇冠,他抽什么烟,是一个什么样的言谈举止,他的身高、体重、口头语,我都在小说写作之前写了充足的人物前史”。这些详细的人物前史和细节使得《三叉戟》系列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物弧光和性格特征。吕铮告诉我们,在《三叉戟》中潘江海是他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因为他身上没有主角光环,他身上的油腻也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的人设,吕铮认为:“潘江海是市井之徒,身上充满了烟火气,他除了办案之外,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他需要在这个茫茫的城市中获得自己的需要,然后他会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也会直接受到社会关系的侵蚀,所以我觉得潘江海是一个立体的人物。”

《纵横四海》可以视为吕铮重新探寻从警初心的旅程。作为从警二十四年的警察,吕铮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时常反问自己的从警这么多年来是否有变化,自己的从警初心是什么。吕铮坦言:“在整个从警路上,你会有好几个阶段。刚当警察前几年,你可能认为警察是普通人视角里的英雄,几年以后你突然会发现警察面对的是更复杂的环境和利益网关系网的纠结。再往后你可能成家立业,立功受奖,又会有不同的反思。”《纵横四海》写的就是这个过程,如果说《三叉戟》呈现的是已经今不如昔的警察们奋力一搏的状态的话,那么《纵横四海》则将视角聚焦于这群警察是如何一步步从刚入警队的青涩到中年后的老成。正如吕铮所说,《纵横四海》最有魅力的便是写出了三位主角的变化。

(文/代硕 视频/李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