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最完美的恋爱经历。
夏日的意大利小镇里维埃拉,乡村小道上,拂面而来的风里混着泥土的香味,白天弹琴谈理想分享生命里难忘又细碎的体验,夜幕降临,围着篝火跳舞喝酒,在星空下散步,彼此没有语言,沉默却炙热……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充满初恋感的电影,可以说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最佳爱情电影。将我从“被同志题材电影支配的恐惧”中解救了出来。看完以后,仿佛吃了无数个冰淇淋、彩虹糖、棒棒糖,心中被莫名的甜蜜充盈,却又像我们每一个人所经历的青春一样,甜过以后,遗憾、苦涩也随之而来,重重地积在胸口。
“同性”题材一贯敏感,在现如今开放的全球化社会大环境下,“同性”之爱在传统的以人类繁衍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模式里,依然面临着诸多传统观念的诟病。
在以往的“同性”题材电影的观影体验中,虽然同属“同性”题材,但les的百合之恋比男同影片往往更具美感,这也许与女性特质有关。不过,凡是禁忌总拥有致命的吸引力,而越是压抑越会刺激反抗,倘若没有干柴烈火般的“肉搏”桥段、没有被社会乃至周围不相干人等的diss、没有“边缘化”主人公面临diss的挣扎与无奈、没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结局……也许都不能称之为是一部合格的“同性”题材电影。
与之不同的是,导演 Luca Guadagnino反“套路”而行之,他选择把整个故事的重心锁定在一段爱情的“萌芽期”,这就少了感情中经常容易出现的吵架、冷战、赌气甚至劈腿的情节,在132分钟的时间里,通过细腻的心理戏份、音乐、大量的长镜头、剪辑的节奏……只专注于描述爱情是如何萌生的这一件事。
感情中最美好的阶段,如果以阶段概括划分的话,我想一个是开头的萌芽期,另一个是最后的共存期,开头美在朦朦胧胧捉摸不定的丝丝心动,后来则美在当风景看透一起看细水长流的舒适感。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所讲述的故事属于前者。一个是情窦初开的意大利少年,一个是意气风发从美国来此游学的博士,从初识、相互吸引、彼此试探、闹别扭、忍不住靠近、戳破那层窗户纸、干柴烈火、相处、告别,情与欲的释放自然又完美。不同于小说的结尾,将我们带到了20年后,电影让Elio与Oliver的爱永远留在了里维埃拉的艳阳下。
看电影和用香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非常像,两者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如果说评判一部好电影的标准,除了剧本、摄影、剪辑、音乐、演员表演等硬性条件以外,最核心的一条大抵是,会不会让我的内心产生某种情绪,也许和电影想要传递的情绪一样,也许电影中的故事促使我回忆起人生中的某一段经历延伸出的情绪,也许主人公的际遇让我感同身受等等。
因为这样的情绪,我的心底会收获许多感动、内心充满力量、产生积极的思考和改变……《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能量”是足以归到这个范畴的。
结尾有两处实力催泪,一是Elio与爸爸的对话,如Oliver电话里所说的,“You’re so lucky”,Elio很幸运拥有一位懂他的爸爸。
二是Elio凝视着壁炉里燃然的火光,流着泪笑着。对于注定不能相守的结局,还有什么比一句“I remerber everything”更令人动容呢?
Timothée Chalamet,95年的“甜茶”浑身充满着水仙花的气质,不同于传统男性的阳刚之美,他深邃的眉目流露着耐人寻味的古典之美,身材纤瘦颀长,糅合了优雅、颓废、高贵的气质,散发着略病态的性感。他的身形、他说话的语气简直是为Elio而生,把怀春少年的小心思演的活灵活现。
导演 Luca Guadagnino在回答关于电影名的意义时说,“I think in love, when you call the other by your name, that means complete surrender.”
初恋的情愫,一期一会,过去了再也不会出现,但却是比时间更有力量的东西,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底依然会有波澜。从普世情感的层面来说,大可不必纠结于同志这个点,当作一部爱情片看感受会更好。因为,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是彼此真诚相爱的情感,就值得被珍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