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听见不知那儿的大喇叭广播:“演电影了,X街演电影呢,快要开始了,想看的抓紧去。晚了占不上位置。”
噢,妈妈最爱看电影了,我也爱看。说不定在那能找到妈妈。于是我随着三三两两的人群向前走去。
彼时是夏天的傍晚,凉风习习,人们大都吃了饭,冲完凉,拿了扇子或凳子走向电影场地。
我随着人群走近屏幕。前面已经坐满了人,电影开始了,后到的人放好凳子,聚精会神地看,一片寂静,人们随着剧情时而大笑,时而叫好或一片嗤声。也有时叽叽喳喳议论剧情几声。大部分情况下鸦雀无声,掉根针都能听见。
我抱着棒槌则拼命往前挤,想看见妈妈。前边没有,后边陆陆续续又来了好些人。我又绕到了后面。
后面来的人因为离屏幕远,都站在了凳子上,我扛着棒槌往里钻,不小心棒槌碰上了人。
只听得“哎哟”一声,有人从凳子上下来,捂着腿说:“你谁呀,怎么回事,怎么拿棒槌打人呢?”旁边有人拉住说:没事,是一个小孩子。我终于崩溃了,大哭起来“我要找我妈”。人们围了过来。拉的,劝的。有人问“谁家的?”人们都摇头,我也说不出。
这时有个妇女说:“我注意这孩子很久了,他白天就一个人扛根棒槌溜哒,身边没有大人,到现在没回家,莫不是走丢了?”我哭得更厉害了。想起白天有人跟我说话,还送我一只蚂蚱玩,就是她了。“送他去大队部吧!”七嘴八舌中有人说道。我哭得很厉害了,大队部是哪里?宝宝害怕。
有人过来拉过我的手,拿手帕给我擦擦眼泪,对我说:饿了吧,走,先跟我回我家,我给你做吃的。我啜泣着低声说:“我要找妈妈”。“吃完送你回家”!手帕很温暖。有家的味道。阿姨很慈祥,亦有母亲的宽容豪爽。总之宝宝被哄得不哭了。
第二天,在一个温嗳的炕上我被叫醒了。窗外的喇叭里正响着,“谁家的孩子,二三岁左右,穿着XX衣服……”。妈妈站在跟前,欢快地冲我笑着。身边跟着姑姑。我又被抱回家了。
后耒,我才知道为找我村里的人连夜把井里,河底都翻遍了。
年少的无知预示着以后的结局。但那个时代人们的淳朴善良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并传承下来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