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里的《易筋经》由来是这样的:
“那《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当时的慧可禅师并不会武功,所以无法领悟《易筋经》中的玄妙,于是他“遍历名山,访寻高僧”,终于在峨嵋山得晤梵僧般剌密谛,二人共同研究,经七七四十九日,终于豁然贯通。“但那般剌密谛大师所阐发的,大抵是禅宗佛学。”后来慧可禅师在长安道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与其“谈论三日三晚,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领悟。”这位神秘的年轻人便是大唐开国功臣李靖。
从此以后,《易筋经》成了少林镇派之宝,古往今来但凡有缘修炼其中神功之人,皆算得上江湖了不起的英雄高手。
那么达摩祖师留下的这部《易筋经》到底有多强?是否胜于《九阳真经》、《九阴真经》、侠客岛神功等武学?咱们有请萧峰出场。
萧峰,大辽人士,幼年母亲被杀,父亲下落不明,其后被少林玄慈方丈、丐帮帮主汪剑通寄养于少室山乔氏人家。萧峰七岁那一年起,少林玄苦大师夜夜传他武功,成年以后他加入了丐帮,因才能过人,且汪剑通有意栽培他,最终成为了丐帮帮主,名动中原武林。
书中记载,萧峰自“艺成以来,虽身经百战,从未一败”,武功之高,实可称得上举世罕见,而萧峰之所以如此了得,原因在于他身上有三个优势。
第一:化腐朽为神奇,所以招式水平很高。原文是这样写的: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典型的例子是聚贤庄大战中他以太祖长拳打败少林高手。
第二:习武速度极快,领悟能力极强。原文如下: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与张无忌颇为相似,具体原因下文分析。
第三:内力运转极速,恢复能力极强。书中多处常写萧峰内力不足或体力不支时,用力吸一口气便精神奕奕,这说明他内力运转速度极快,体内内力恢复能力很强(同样与张无忌很相似)。
这才是萧峰纵横武林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因为“降龙十八掌”的话,何以金庸先生不直接解释萧峰是因为学了“降龙十八掌”才如此了得,何以要花费这么多笔墨来形容他其他的优势?郭靖也学过“降龙十八掌”,然而他真正厉害的不是这门武功,而是以《九阴真经》配合降龙十八掌后,才成为真正的第一流高手。
好了,咱们再来看看《易筋经》的神效,首先这门武功属于内功心法,所以常人练成之后,内力大增是必然的(如游坦之)。
其次,这门武功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化腐朽为神奇。
慕容老爷道:‘说到这个“精”字,却又谈何容易?其实少林派真正的绝学,乃是一部《易筋经》,只要将这部经书练通了,什么平庸之极的武功,到了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所以学了《易筋经》之后,完全可以达到萧峰的第一条标准。
第三:《笑傲江湖》中对《易筋经》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易筋经》的功夫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
所以学完《易筋经》后,同样可以达到萧峰的第三个标准。
第四:一个人内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学习别的武功便比较容易,如萧峰所说:
乔峰向他查问了几句,知他果真全然不会武功,不由得啧啧称奇,道:“贤弟身具如此内力,要学上乘武功,那是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绝无难处......”
所以学了《易筋经》后,便足以符合萧峰身上的三大优势,除此之外,《易筋经》还有别的妙用,比如修炼这门武功后,便不容易被人吸取内力(如方证大师);比如这门内功可以化解体内异种真气(如令狐冲);比如这门内功可以极大限度恢复一个人的生命力,甚至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如游坦之);比如这门内功乃玄门正宗内功,不容易走火入魔,且修炼以后内力纯正,远非其他门派内力所能比。
所以一个将《易筋经》练至大成的人,他的内功修为、实战能力表现必然更在萧峰之上。如此看来,《易筋经》的效用压根就不在《九阳真经》之下。
少林镇派之宝的确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