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想起大学有位老师对我某篇文章的评价:字里行间像独语,并不是所有人能读懂。

那时候我颇有些不以为然,或者觉得小众也没什么关系,也或者是觉得并不是像老师说的那样。但后来的后来,走出独自的世界之后,我才觉得,老师的评语其实是相当中肯的。彼时间,我不就是那样一个具有自恋自怜灵魂的人嘛。

但是再自恋的人也是希望有人懂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夜孔雀》并不成功。

当然,电影也是一个文学作品,它也可以很小众,负责只给欣赏它的人看。也就是当下所说有文艺片。但是文艺片应该有文艺片的风骨,这种风骨不是画面的唯美与支离破碎的电影语言能够代替的。

刘亦菲颜值很高,有着花一般的面孔,花一般的嘴唇。好多人的反响是刘亦菲恋上了黎明,他在这剧中故作高深,显出世外高人一般的胸怀。而我倒真觉得,黎明这个角色在这戏中可能就是败笔。如果用他来体现中国的古老文明,也未必太浅薄。本来影片开头的设置,他像个世外高人一般地吹着竖笛,也有那么一丝韵味,可惜败在了完全不能克制。

或者能不能这样讲,年纪大的男人其实相对年轻男人而言,本身就对娇嫩的少女更难以抑制,更渴望。只是,用影片的叙事来讲,不单单是落了俗套,反而显出了人物的猥琐。如果用这个角色来表现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来显示旧的韵味,这很失败。

相反,余少群演的少男却是高贵隐忍,爱得浓烈沉醉。只是,真的不能接受心上人竟然跟父亲已经好上的事实。这个敏感的少年急痛攻心,精神再次陷入错乱。眼神慌张、专注以及迷离,每一个段位都让人充满怜惜。

刘烨这一段演得没问题,看也看得懂。只是那个结尾,莫名其妙地就有了爱情。刘烨演的角色才是真正的夜孔雀吧。他完全懂得新与旧的结合,并且熟练运用,他懂得关心却不过份。夜孔雀其实是种文化,是中国的中庸之道呢。懂得运用,才能真正焕发出生机。他用古老的刺针刺出时尚炫目的刺青,哪怕关押着也是先考虑刘亦菲的感觉再考虑自己,他是那个蜕生出的蚕蛹,懂得如何活,懂得如何爱人。

令人不吐不快的是,导演为何非要设定一个女人跟三个亲缘关系的人有纠葛呢?而且还用一种呓语的方式来体现?呓语式的文章看懂的不多,传播的自然不会深远,像《追忆似水年华》这种意识流系列的伟大也只不过是因为这种表达方式开了先河。在先河之后,呓语可取之处微小。并且,我是真的不相信,剧中的刘亦菲会感觉不到余少群这个少年深情的心事?为何还留给人这么多幻想?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也许我也是个敏感的人,这么凌乱的呓语式的表述我也看完了,并且也看懂了。只是觉得,一部好电影,光是忧伤地呓语是完全不够的。